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新时代基础教育要求,提高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育目标,0638太阳集团建立了学生“人生导师”“学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学生的“人生导师”,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双导师”从思想、心理、学业、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进行科学指导。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双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姜保周 陈光磊
副组长:李婷 韩丕国 刘玉丽
成员:党政办主任、教科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党支部书记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三全育人”行动自觉。全体教师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深入学生课堂、宿舍、食堂、运动场,了解学生所思所盼,让学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信得过,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实现育人过程中的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切实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内容
(一)“人生导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人生导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从思想、心理、生活、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导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走进课堂
主要领导每学期给学生讲一堂党课和思想政治课或形势政策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每学年给学生讲一堂党课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辅导员和班主任每星期至少深入学生课堂一次,了解课堂教学水平,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
2.走进学生宿舍
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成长过程、发展需求,以教书育人、坚守岗位、爱生敬业的实际行动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一是关心并引导学生日常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二是积极参加学生宿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优秀宿舍文化建设;三是联系教师要经常与辅导员沟通交流学生各方面的状况,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互动关系。
3.走进运动场
主要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及时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在春季运动会、两万五千里象征性接力、师生趣味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中积极进行赛前动员、赛中指导和赛后总结表彰,培养学生健强的体魄、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4.走进食堂
辅导员或班主任每星期至少深入学生食堂一次,与学生共餐,了解饭菜质量、菜品价格、食品安全及服务情况,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提升后勤保障质量。
5.走进学生家庭
根据需要以实地家访或线上家访方式与学生家长联系,增进
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情感,增进责任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感恩意识,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和发展。
(二)“学业导师”主要工作内容
“学业导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学业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引领、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专业观和教育观,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学业导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发展方向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
2.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业方案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科爱好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确立专业发展目标、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明晰出国留学、考研、考编、就业或创业的拼搏途径。指导学生逐步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
3.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指导学生选课、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较完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介绍专业方面的最新动态、学科理论和创新发展;学业导师可指导学生在二、三年级提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实验等相关准备。
4.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全面参与教学研究、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业导师将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介绍给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学业导师的教学、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或者根据学生对于专业方向的喜好,推荐擅长此方向的导师进行指导。
5.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帮助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寻找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对受到学业预警的学生给予重点帮助,制定课程重修计划,落实学业帮扶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完善政策保障
1.学院将对“双导师”制的落实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为“人生导师”和“学业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定期召开“到学生中去”教师座谈会,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及困难,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3.结合班会、师生趣味运动会、宿舍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读书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营造师生互动互融良好氛围,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二)做好网络思政
依托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易班建设等,鼓励领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思政建设,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特色网络思政教育品牌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沟通转介机制
1.定期召开联系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各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辅导员定期向联系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成长过程、发展需求,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如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惑、成长困难等,并予以针对性帮助。
2.及时与学校奖助中心、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与指导中心等机构部门对接,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四)加强营造“三全育人”氛围
“双导师”制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在做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的同时,还注重典型宣传和特色凝练。
1.加强典型宣传。深入挖掘“三全育人”工作典型,通过学院网站、微信以及学校官网、官微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2.凝练育人特色。把“双导师”制工作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围绕学院“三全育人”、“一年级一重点 一班级一特色”等工作营造育人氛围,形成育人自觉。
五、考核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检查工作记录等方式,对“人生导师”和“学业导师”进行考核,对“双导师”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在评优、职称评聘上作为重要参考。